群团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群团之窗 > 员工风采
我愿做一朵“蒲公英”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者:周渊博   分享到:

1713518561809842.jpeg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的“蒲公英计划”内训师能力提升班培训,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内训师这个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也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内训师有了自己的心得。

“内”——向内求索,向内发力。

从广义上来说内训师是指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授课老师,培训经常会请到专业的内训师来讲授相关的课程,例如我参与的化工原理常识培训与压力容器知识的培训等,但内训教导员工的方式并不是学校里的“填鸭式”教学,每位受训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都会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经验与思考,内训师要挖掘每位学员的潜能,丰富自己的课程,让知识、技巧和标准成为内部共通的财富。

“训”——目标明确,运用技巧,激发兴趣。

一名优秀的内训师不仅要会课程开发更要擅长课程设计,课程的设计要确定好课程所面对的对象、范围、方法与内容并实施调研,同时具备讲课技巧,调动学员积极能力。作为新人内训师要克服紧张与焦虑,只有将自己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气场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带领学员进入课程内容。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让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也可以面带微笑,增加讲师亲和力和信任度,同时通过讲授学员身边的经历,增加说服力。通过场景策划,让学员看到、听到、感觉到,加深学员记忆,取得更好的效果。

“师”——人人为师,人人为徒。

内训师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内训师并不是工作经验最丰富的,也不是在岗位上水平最高的,但是一定是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与素材库的。在工作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吸取每位同事的闪光点和小技巧。内训师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教师,他们不但是知识的载体与传播者,也是问题的发现者和知识的汇集者。从培训角度讲,内训师不是闭门造车于某个领域,而是对现象的不断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现象背后的知识,有着能高度总结与浓缩的能力。工作中的经历每一次实践与每一次创新,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时便需要内训师队伍扛起重任,将这些组织智慧汇总、提炼,形成体系,并以面授课、在线视频或文档资料等不同的形式呈现,让受教育者受到启发,让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从而使团队更有凝聚力与战斗力。

内训师是知识脉络的节点,也是打通知识传递最后一公里的推动者与传递者。我将以这次培训知识的点点滴滴融入自己每一次的培训工作中,传递蒲公英的颗颗“种子”。(磷铵分厂 周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