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中心
今年是陕化公司降本增效年,作为磷铵产品生产单元,磷铵分厂始终把增产增效作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抓手。做大“分母”,拉低消耗,实现降本增效。2023年3月份、8月份,磷铵接连两次刷新月产最高纪录,为增产增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同时,生产组织过程中暴露出的瓶颈问题,也成为下一步磷铵长周期满负荷组织生产的难点和堵点。 在顺境中找阴影,从逆境中寻光明。要想较好的解决当前生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高产和低产的过程中想办法、谋对策、出实招。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增产增效,就必须要夯实磷铵生产的“五个紧盯”。 增产增效必须紧盯关键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故障率高,就会降低生产负荷的稳定性,设备稳定运行才能保证系统长周期生产。二季度,磷酸装置石墨换热器频繁泄漏,浓缩系统运行周期短,浓酸产量低且制约稀酸连续运行,生产组织异常被动。究其原因,核心还是对设备的性能、结构、当前状态掌握不深入不充分,才会出现“见招拆招”,以堵漏为目的的应急处理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存在的问题。为此,磷铵分厂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从工艺、设备、过程控制多个维度讨论,还专门安排技术人员外出对标学习,对照同行操作经验,分析研判自身问题。最终形成科学可行的浓缩系统计划停车系统放酸、降温操作程序,石墨换热器打压试漏作业方案,以及日常生产过程中指标控制优化方案等措施。7月份,石墨换热器终于走出多次非计划停车的阴霾,连续生产持续达到20天以上,为后续稳定生产奠定基础。 增产增效必须紧盯磷酸的过程控制 没有稀酸,浓缩无法满负荷生产,没有浓酸,一铵、二铵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原理,但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要想做到平衡、有序,就必须全面统筹各个装置的运行周期和系统状况。只有科学的组织好各装置的计划检修、系统清理,才能在生产组织期间一路绿灯,长周期满负荷运行。上半年,稀酸系统反应槽控制不稳定,洗涤率、转化率两个关键指标持续偏低。经过技术组研判,关键是反应槽沉淀较多,物料反应空间缩小,反应不充分所致。随后,采取大修清理反应槽,日常定期做好反应槽打渣等措施,过滤系统连续开车达到五天以上。稀酸产量有了保证,浓缩生产负荷就相对稳定,指标控制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一铵二铵生产组织、养分控制也就创造了条件。 增产增效必须紧盯一铵二铵小时产量 磷铵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关键岗位操作更多的是依靠化工的操作经验稳定生产。业务技能弱的班组,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判断不准,就会导致系统粒度不达标、负荷不稳定、质量有偏差等情况,而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磷铵系统减负荷调整生产,影响产量。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技术组开展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提高岗位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开展各项劳动竞赛,正向激励为主,把系统稳定、小时产量同班组化工的绩效挂钩,凭业绩拿绩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增产增效必须紧盯科学配矿正本清源 磷铵系统属国内在役时间最长的磷复肥装置,对磷矿指标的适应性要求较高。特别是磷矿中的铁铝镁杂质,含量升高必定造成后续生产部稳定。当前磷矿主要是贵州开磷矿,根据质检分析结果,矿场将不同指标含量的磷矿分类堆放。矿场管理做到两个严格。一是严格执行公司有关原料进厂管理制度,磷矿卸车做到先卸矿分批次堆放,再等分析结果出来后按分析指标集中堆放。二是严格执行配矿比例,技术组根据不同磷含量、铁铝镁含量计算出的配矿比例,是保证系统各项指标稳定的前提。矿场配矿区必须按要求将不同含量的磷矿按比例倒矿,确保行车供矿作业执行到位。 增产增效必须紧盯市场导向,稳定产品质量,卖出去的产品才是效益。磷铵市场季节性强,磷铵产品易吸潮稳定性差,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磷铵的入库存储时间较长,销售发货相对集中。在产品种类上,磷铵分厂紧密配合销售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生产指令切换不同产品种类,满足销售的市场需求。在销售淡季,磷铵生产要注重长期存储不吸潮、不褪色,做好产品防护。在销售旺季,磷铵库房发货紧盯货位质量,对存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产品积极组织返料,避免流入市场造成纠纷。 “产量是成本控制的分母,做大分母才能降低成本”。增产增效是磷铵的长期抓手,也是系统挖潜增效的核心。在一铵传统法改造陆续投运后,后工序传统法的生产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对前工序磷酸浓缩的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增产增效,还有紧盯系统瓶颈,把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合而为一,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健康的生产氛围。(磷铵分厂 屈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