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荔枝熟,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瞥见幼儿园旁的石榴树,榴花正开,夏至未至,端午的日子来的悄无声息。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当历史的车轮碾过2300余年,端午节仍在今日弥漫着悠久的文化馨香。这股清香让我回忆起了外婆包的粽子,两片狭长青绿的粽叶,一叠,一卷,放入浸好的糯米,再加一把红豆蜜枣。点点暗红,给素雅的白绿平添了一分活泼。一折,一包,一个玲珑小巧的粽子便在掌心诞生。品粽怀古,浓浓的箬叶清香,甜甜的红枣豆沙,一颗小小的粽子让我品味无穷,拉我进入历史的长河。
在那汨罗江边,屈子纵身一跃投江殉国成为爱国精神的典范,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战国中后期,其怀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为国家的富强繁盛而奔走不息,即使在流放时期,依然保持独立不迁的人格品质,以及正直俊洁,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从《离骚》开始,几千年来,挂艾草、戴香囊、吃玉粽、饮雄黄,已然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俗。小时候每年端午,妈妈都会把一个绣工精美的香囊,缝缀在我的衣服上。如今回想起才明白,兰芝为配,是君子的模样,是希望我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品性正直的人。而作为为实现其理想而舍身赴难的典范人物,屈原的爱国精神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早已是中华民族宝库里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者后来人,爱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今日粽香又荡起,我仿佛握住了屈原的手,那双遒劲有力,满怀豪情的手。我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思,感受到他怀才不遇的满腔激愤。粒粒红豆似成为了滴滴鲜血,无声地,无形地,滴到这两只手上。而传统文化,便沿着紧握的一双双手,静静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吾辈家国情怀,手手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然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怀旧的情怀,也不仅仅是"复制粘贴"一般的附庸风雅,还需要我们自觉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磷铵分厂 汪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