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生活 > 陕化文苑
年夜饭间话年味,最忆儿时“米酒香”
发布时间:2021-02-16     作者:张向阳   分享到:

子去丑来、辞鼠迎牛。疫情尚未散尽,还需慎终如始。

响应防疫号召,决定就地过年。拥有这样一个不回家、不值班,不出门也不待客的春节长假,也实属难得,必须珍惜。除夕之日,一番忙碌终得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阵笑谈必引一串远久的记忆,今天不忆别的,单忆家乡年夜饭桌上的“米酒香”。

1613392751471626.jpeg

“热腾腾的油糕,滚滚的米酒”是老家最传统的、最具特色年夜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与大家分享的正是此“米酒”,该“米酒”是由家乡的软糜子和麦曲酿制而成,叫糜子黄酒,简称黄酒,归属米酒或稠酒系列,色黄且浑浊,入口微甜带酸苦,后味醇厚,深得家乡人厚爱。记得那些年,家家都做黄酒,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喝黄酒。越久的酒越醇,“黄酒”也不例外,但纯手工酿造黄酒的工序相当复杂且漫长,从做麦曲,到煮糜子,再到酿酒糟、发酵,大约需要经历半年的时间,才能喝到香气浓郁,微甜而醇厚的糜子黄酒。

酿造黄酒的第一道工序是做麦曲,也叫“采麦曲”,需在每年的盛夏酷暑期间完成,三伏天最热的时候,选用当年夏收的新麦子在石磨上磨碎,磨出的面粉与麸子不用分离,掺水和好即可,用刀切成砖块状放置于竹笼里,然后用麦秸秆压实封存,挂在向阳的墙面上暴晒、发酵。天气越热采出的麦曲就越有劲,如此需要大约20天左右的发酵时间,麦曲就算做好了,做好的麦曲块有很熏鼻的酒曲味,喜恶程度因人而异,收藏好等到冬季与糜子一起酿酒糟便是了。

接下来就是酿酒糟,那是在秋去冬来的时候,同样也选用当年新收的糜子,去皮加工后在铁锅里煮熟,与之前做好的麦曲经石碾子碾碎后充分搅匀,存放在一个大瓷坛里,封好坛口,再用棉被将瓷坛全身捂严捂实,放置在靠近做饭锅的热炕头上继续发酵,发酵的时间大概还需要半月二十天,记忆中这个时间是最漫长的。记得那段时间里,小孩们总是忍不住背着大人偷偷的掀开被子、打开坛盖,用勺子急匆匆取出少许来品尝一下,整个酿酒糟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品尝的过程,直到酒糟酿好为止。

最后一步就是用水溶解、过滤、煮熟了,取适量的酒糟置于面盆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经面罗子过滤后,在铁锅里烧开,便是“那滚滚的米酒了”。

喝黄酒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和年后的正月里,除夕之夜的年夜饭上是必须要喝黄酒的,有时候在腊月里临近年关的时候,为给我们小孩解馋,母亲也会与邻家商量好某天一起煮黄酒喝。这时我们也时常会与邻家玩伴们一起到村里的小卖部,花一两毛钱买一包糖精备用,因为有时候黄酒的酸苦味是要大于香甜味,放些糖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时光如流水,亦缓亦急,我们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老家也不再种植麦子和糜子了,自然也不再酿造黄酒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几乎是成品的袋装式黄酒,只需将其融入水中烧开即可,由于掺杂了现代先进技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只是全是机械加工,很难再现手工酿造黄酒的过程了。过年的时候,出门在外的游子们总要买一些袋装黄酒,以便年夜享用。今夜又是除夕之夜,想必远方的年夜饭桌上定会有那一碗碗令人沉醉的“滚滚米酒”。

伴随着一小家的笑谈声,伴随着央视的春节晚会,伴随着门外的声声爆竹,庚子鼠年缓缓而去,辛丑牛年如约而至。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刻,多少有一些对年迈父母的挂念,但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其实过年与过月、过日并无多少区别,只要心安,一切便好!愿往后不负韶华、日日努力,天天心安、事事顺意。(张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