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群团之窗 > 员工风采
我是一名跑施工现场的预算员
发布时间:2021-12-27     作者:孔祥玉   分享到:

我叫孔祥玉,是公司科技发展部的一名预算员。刚工作的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建模比较多,因为有识图建模基础,所以软件操作上还算熟练。但后来我开始给部门报量,发现量总是对不上,多跑现场后,这才发现现场的施工界面和我的模型并不一样。比如墙身大样中的竖向节点现场是和梁板一次性浇筑的,但是模型中是分开的,若报量时没有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情况,报少了还好说,报多了容易误导现场报量,可能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预算员往往意识不到深入施工现场的重要性,或者即使到了施工现场,也无法抓到应该关注的重点,只能走马观花地视察一番。今天我们来一起复盘一个马上要结算的项目,深入探讨为什么我们要去工地,去了工地要做些什么。

1640575470778892.jpeg

首先,我们要对施工现场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时现场实际发生的,属于看得到的成本。暂不考虑人工费这一项,对于材料和机械,你是否了解现场有哪些材料和接卸?很多材料是清单中没有的,但包含在清单的综合单价中这些材料的种类、数量、作用、你是否能做到心中有数?现场哪些机械是属于措施费,哪些机械属于直接费?这对我们判断某项工作的单价组成很有帮助。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去现场该看什么。不妨试着记录这些费用的来源去向,也许能争取不少签证费用,或者减少班组合同的结算争议,也能对工程成本有更清晰的认识,此外,多去现场拍照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日后这些照片或许还能帮上不小的忙

大致了解项目概况后,可能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时间对预算员来说往往是很宝贵的,有目标的,有针对性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是我的一个建议。尽量选择一个观察过程完整的单体,单独记录施工过程、每日的形象进度、作业人员数量、材料使用量、机械使用台班。多和工人师傅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工效,以此了解到人工市场价,用于测算人材机指标,带上定额书,分析同一项工作实际施工的工作内容与定额是否一致。工作内容不同,消耗量便不同,了解定额与实际的偏差能帮助我们更准确的组价,记录形象进度和作业人员数量,可以获取人工消耗量,不仅有助于组价,对我们做工期索赔或者抢工索赔也有帮助,有的零星材料无法精确到定额单位,可以将他放大,比如定额中一立方需要多少克,我们可以统计一层楼的工程量需要多少包,多少支。

做纵向观察的时候,可以从横向中选择其他单体做对比,也可纵向选择不同部位做对比,使指标背景含义更加完善。此外,将施工现场与清单模型作对比,了解施工工艺,可以判断模型的完整性,了解施工工序,可以检查模型的逻辑,建模始终是工具,让模型更贴近实际,才能提高它的可利用性。

成本管控是一个全阶段动态管理的过程,施工过程每天千变万化,我们每天都在不停的投入和产出,找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点,正是我们去现场的意义所在。及时发现过度、无来源的投入和过度、无来源或不合理的产出,及时保留证据,明确哪些可作变更签证,哪些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哪些可扣减班组,哪些可作为利润点,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经验积累很难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学到,需要你自己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分析总结。(孔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