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的震颤与测爆仪器的蜂鸣间,质检员是沉默的守护者。每一台测爆仪的启闭、每一张票证的填写,都在诠释着对安全的敬畏。那些看似重复的操作里,却藏着质检员最深沉的责任。 晨光中的激烈讨论――票证规范填写 清晨的分析室内,大家开始例会,讨论前一天安全作业中票证填写发现问题,规范票证填写模板。“先确认动火地点与票证填写动火点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可拒绝分析。安全票证填写不下时,不许在空白处填写,分厂不提供附页,有权拒绝分析……”。一系列看似苛刻的要求,实则纠正了大家以往不够严谨的填票手法。大家严肃的表情下,俯身记录的剪影,安全分析中潜在的风险与挑战,犹如洪水猛兽般,冲击着每一位分析人员的内心。大家会多问几句“为什么每一行都要写上分析项目,分析时间用括号括起来不行吗……”。这种近乎偏执的较真,实则是保护现场检修人员,保护分析工最好的“武器”。 正午时的防御战略――中心领导的督促检查 正午的生产装置区内,有加班作业的检修工作者,当然就有负责安全分析的质检员,还有随时出现在质检员身后的质量计量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对,他们是来“挑刺的”,挑出大家日复一日的惯性填票错误,挑出大家面对看似毫无危险源场地作业的不良作风,挑起大家对安全分析的严肃态度与责任。“就算在分析室内动火,你们也得认认真真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动火分析”。“安全分析”是领导们日常的“口头禅”,对于身处危险无处不在的化工厂的我们而言,就像是一层隐形的护盾。 暮色里的传承之光――质检群里的逐篇回复 最动人的场景在质检群里延续。技术员们将当日的检查成果上传到质检群里,有规范填写的模板,就有层出不穷的小问题,她们用红字将每一张动火票的问题圈出纠正,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错误,在空白处写满注意事项。大家将每张安全分析票证都发群由技术员检查,动人心弦的是不论正确还是错误,每张票证都有技术员的点名回复,为分析动火工作筑起一排排“防火墙”。那一张张被标注的作业票证,已成为安全分析的“全基因库”。 子夜时的清醒守望――仪器的维护保养 深夜两点的人们最容易松懈,但监控视频却记录着这样的画面:分析室内每台测爆仪和对讲机整齐地排列着,质检员一台台检查着它们的反应灵敏度,为其换滤膜、擦拭灰尘、充电,整装待发迎接明日的“战斗”。那些反复的动作、日复一日的检查,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安全从不依赖运气,而是诞生于每个细节里执着地重复”。 当晨曦再次照亮陕化厂区里的这栋小白楼,质检员们背上沉重的动火包赶赴现场,他们用规范动作编织的“安全网络”,比任何钢构框架都更坚韧。她们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让“万无一失”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装置区永不停歇的脉搏。(质量计量中心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