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最美的身影,创造是最好的奉献。“三小一练”活动挖掘整理蕴藏在广大员工中先进劳模人物在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小故事,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员工自主管理小成果、先进操作法、岗位创新小成果。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展现广大干部员工昂扬向上精神风貌,建设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奋斗新征程,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永葆奋斗初心,在接续奔跑中谱写新篇章。 岗位三绝:手感判断粉状一铵产品水分 一铵装置粉状一铵产品的水分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控制指标,产品水分的高低不但影响产品养分,还会对系统稳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比如水分偏高产品养分会降低、产生不合格品,还会造成喷粉塔易堵料,严重时甚至造成系统停车;水分偏低会造成产品养分升高,造成浪费。物料水分过低会造成尾气含尘量增加和产能降低。 为了稳定控制粉状一铵产品水分,一铵四个化工班长和岗位人员在稳定控制各项工艺指标以外,不断尝试用手指搓料的方法去判断粉状一铵产品水分,尽最大能力为生产稳定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增加手感,确保判断物料水分准确,化工班长带领岗位人员长时间在现场不断进行练习和总结经验,每个人的手指上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为了确保每个班组人员用手搓料判断水分结果一致,四个化工班组经常在交接班时对送质检分析样品的水分进行预估比赛,通过预判水分和质检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看一看究竟哪个班组的手感更准确,获胜的班组向大家交流自己的独门绝技,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共同提高。 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班组人员对产品水分的判断能力不断提升。同一送检样品,经过和质检分析数据对比,一铵装置四个班长通过手感判断预估的产品水分,能够和质检分析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误差大约在0.5%以内。 这一项绝技的练成,在不增加质检分析水分频次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粉状一铵水分指标控制的稳定性,也为装置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磷铵分厂) 小成果:十八般兵器显神威 当前二铵产品供不应求,磷铵分厂抢抓一切生产高产的有利时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在磷铵生产中吸收上酸管线以及吸收塔上方的循环管道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必须及时疏通管线来确保环保达标。采用热洗的方法速度较慢,拆装管线人工清理是最快捷的办法。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清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合适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实现事倍功半。说起清理工具对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有风镐、铁铲、大锤等一些常规工具,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工具只能适合部分大型清理空间,可对于管道清理就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了。 磷铵生产装置管线内部结垢稠软,铁钎子只能扎透却不能清理干净,生产人员和维保检修人员发明了管线清理器,它经过多次改进,在管线直径DN80到DN150疏通过程中显现神威。管线清理器原用一根6米长镀锌管前部带前推杆后部焊接一块圆形钢板形式,使用中较为笨重、阻力较大,改装后为一根2米长,一节套一节的伸缩杆,采用旋转莲花头部铲或者圆弧头铲连续推进方式。它不仅适应于清理送酸管线内部壁体结疤,还适应于循环酸管线及上酸管线堵塞的清理。送酸管线是由一根根长短不一的钢骨架管经活套法兰用螺栓连接而成,当清理管线时,必须一节一节拆开清理,再一节一节的安装。使用清理器时,多人举杆一次推进可连续清理5节以上管线;循环酸管线及上酸管线内部清理,受空间区域限制,清理器长短调节方便,使用轻巧,是酸管线清理的有力助手,避免了将酸管线拆下清理的繁重过程,节约了大量人力和宝贵时间。制作箭头式可伸缩性铁杆,在中和槽疏通料浆管线及氨支管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消除了因高温料浆及蒸汽对人烫伤的危险,提高清理效率。 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摸索,用敏锐的目光观察事物,不断积累经验,开动脑筋,根据磷铵的生产特点创造发明出了各种各样的“十八般清理兵器”,工作环境越变越好,清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为生产优质高效磷酸二铵肥料做出更大的贡献。(维保分厂) 小故事: 火车司机李兴宾 每当大家听到厂里的火车轰鸣声,那是销售运输公司铁路运输机务组正在启动火车头,车头启动后,意味着运输工作即将紧锣密鼓地开展,而李兴宾作为一名火车司机,一天的工作任务也将开启。 李兴宾1988年生人,现年35岁,正值而立之年的他,经过多年的岗位历练,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业务过硬的火车司机骨干,多次获得“星级员工”称号。日常工作中的李兴宾非常注重学习提升,他总能通过悉心的观察发现总结别人身上的优点、亮点和作业中的小技巧,反思分析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活学活用提升自己。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而车头带的好不好全看司机的本事。司机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火车运行效率和车头的运转周期,这就要求司机不光要会开火车,还要具备敏锐的听觉、专业的分析能力以及机车维护保养能力,而李兴宾就是这样一名尽职守责的好司机。多年来,他并未将火车头当成是机械,而是当做和自己协同作战的搭档,对它的脾气和需求了如指掌,什么时候该添加润滑、哪里的螺丝该紧紧……诸如此类,他都能做到提前预判和处理。在今年3月中旬,正在复肥执行运输任务时,他敏锐地听出给机车提供制动的风泵装置中排污阀出现连续排污声音,立即停车查看,确定故障后,果断暂停排污阀所在的干燥塔装置继续执行完当次运输任务,既保障了运量不受影响,也避免了排污阀带病运转造成的其他相关零部件的损耗,为机车长周期运转提供了保障。 平日里,李兴宾非常注重机车的卫生和美观,像对待心爱的玩具一般仔细清扫。对难清理的沟沟缝缝更是仔仔细细地进行擦拭,有时路过的同事看到他投入的样子会打趣道“看你自己都没车头干净,有那功夫先给自己拾掇拾掇。”而他也总是高声笑答,“我这老伙计就是我的脸面,他干净漂亮了我的脸上也有光。” 李兴宾着眼小处,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不光得到了身边同事的肯定,同时激励着大家不断追求进步、提升工作标准,用劳动锤炼自己、创造价值、弘扬美德。(销售运输公司) 小案例:“抱团式”班组管理 煤化工装置区作业片区大,质量计量中心煤化工一组5名分析女工在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为了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分析工作,班组内部采取“抱团”式管理模式。 合理组团,互相协助。负责动力分厂动火分析人员与尿素分厂分析人员组团,负责安全动火分析的分析人员工作量大,且锅炉、脱硫、原运程控、脱盐水等岗位位置分散,分析工很难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所以负责尿素工段安全动火的分析工,在确保自己分析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及时给予其帮助。由两个人穿插到各个作业点,既节约了路途时间,也有效避免动火滞留问题。 气化、净化工段与合成工段分析人员组团,通常早上7点至8点是气化分厂动火高峰期,包括动火、有限空间作业都需要在此期间完成,仅一名分析工很难完成动火分析任务,且在忙乱情况下易出现取样不到位、票证填写不规范等情况,所以需要净化工段及尿素分厂合成工段分析工的支援,在完成各自工作后采取互帮互助的模式,及时支援动火任务多的组员。例如一人去现场分析,留下一人专门填票证,两人协助共同完成气化分厂及合成工段动火任务,避免取样不到位、票证填写失误、超时等问题。这样可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确保现场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开工。除此之外,倒班班组每天上午一人提前到岗半小时,帮助夜班成员动火分析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抱团”式班组管理,既保证了动火分析的及时性,又能让班组成员都“动”起来,有效避免了“两极分化”,即因各分厂动火数量的两极分化所导致班组成员出现任务繁重和闲置的情况。此模式也促进了安全动火分析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多力量大,多双眼睛多点细心,针对同事出现的错误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有效避免因作业票证填写失误而影响检修时间,保证生产工作安全平稳。(质量计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