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分厂司机 郭卫东 在如火如荼的大检修过程中,冲在一线的检修和监护人员任凭汗水打湿了全身,烈日晒红了脸颊,他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战线上。然而,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检修任务,在二线的同志也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力量充分释放在后勤服务当中,老郭,郭卫东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分厂的司机,他不仅要忙于检修现场的服务,还要保证办公、休息等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良好,正所谓平常男同志干的活他干,平常女同志干的活他也干。 “举起了一杯相思酒……”随着手机铃声响起,他的“活”就又来了。 “老郭,取几条安全带,马上要用”“老郭,预报有雨,把彩条布赶快准备到现场”“老郭,现场没水了,送几箱水来”…… “好,马上来”“好,马上送过去”,这一句句的回复着实使人心里踏实。 有一次,现场没有水了,老郭在接到电话后就立刻去库房准备,巧遇电梯坏了,他就抱着整箱的水直接走楼梯为现场送去,几个来回下去,他已满脸通红、大汗淋漓。由于用水量大,他仅仅喝了瓶藿香正气水,笑着回应着大家:“老汉子还能行”之后,就又继续着他的服务工作。 饭点到了,老郭按时下楼去取饭、分饭;发雪糕时间到了,老郭按照预估的人员分布情况和同事一起为现场作业人员送去清凉。 在一次休息吃饭的时候,领导开玩笑地说道:“真是哪儿哪儿都有老郭,没老郭不行啊”。 老郭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干起活来却从不含糊,总是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不服老的干劲为大检修的顺利进行奉献自我。(薛荣) 电仪分厂气化合成电工班长 罗亮 在气化尿素检修现场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一个浑身充满干劲的年轻小伙,他就是电仪分厂气化合成电工班长罗亮。对于一名上任不到一年的年轻班长而言,要圆满完成分厂下派的大检修任务,保障班组人员的安全,他感到压力巨大,但他说:“我硬着头皮也要往上冲,也要把这项任务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好。”他知道,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是员工对他的信任,更是他扛在肩上的责任。安排作业时,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注意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业开始前,做好风险辨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时刻警钟长鸣于心,千万不能违章作业,要将“安全”系在自己的心间、腰间。 工作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敢打硬仗。检修现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特殊,工作量巨大,对电工的技术要求也十分的高。现场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他总是知难而上,加班加点,有时候一连几天都在厂里,想家人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忘记了照顾父母、孩子,忘记了多陪一会儿妻子。由于他的业务水平突出,所以他不但负责现场电气设备维修,还担负着各个重要机电环节的维修与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是二台电气故障刚刚处理完,又跑到三台处理。在其他班组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需要他帮助时,他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受到了其他班组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成为一名卓越技术能手作为自己的目标,他深知,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必须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面对新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高的要求,罗亮深深感到他身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技校毕业生,文化水平远远适应不了新技术的要求。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非得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工作之余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丰富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决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 任劳任怨,积极进取,工作讲求实效是他的一贯作风。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技术上一线之差就可能造成几万、十几万、乃至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他始终在安全的前提下,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在技术学习过程中,他结合公司要求,不断总结创新,做到学以致用,改造和设计了现场很多不合理或不安全的设备。 尽其所能,始终树立“节材降耗”的思想品质。他在维修设备的过程中,始终是把“节约”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总是把能修复的设备尽量修复,不能修复的设备拆了当配件使用。做到“修旧利废”,“节材降耗”。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电气技术,修复了许多被认为报废的电子线路板、开关电子插件、各类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等等,仅此一项就节约了数万元检修资金。 “求真务实,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实干家”,罗亮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工作中思维活跃,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开拓进取意识强。同时,他谦虚好学、为人随和、性格活泼、善于思考、处事稳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平时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在同事当中树立了一定威信,相信他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王宝文) 尿素分厂27万吨装置区主管 王探朝 探朝,我们习惯把他叫做“朝哥”,黝黑的肤色,微胖的身材,迷人的酒窝式的微笑,地道的陕北方言,布满阳光喜气的精气神,回回碰见他,都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 王探朝,27万吨装置区主管,中共党员,在大检修开始前,他一直在整理检修项目,完善检修方案,落实检修措施。同时,为保证大检修的安全有序进行,他组织并参与大检修前的工艺培训和安全培训,一方面提升职工的操作技能,一方面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三管三必须”。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他跟我说,现在他是流动性作战,只要有作业点的地方他都会不定时的去检查,一方面查进度,一方面查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纠正三违和习惯性违章,确保施工安全。他还说,为确保检修按期完成,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安排,他需要统领全局,及时准确的掌握各项检修任务的施工程度,遇到瓶颈期和困难期,都是第一时间给与协商解决。 已经持续半个多月的检修,每天的早出晚归,让他的脸上略带了一丝倦意,交接班沙哑的声音,略显疲惫的步伐,在交班后的那一刻,烟消云散,又是激情的一天。(李洪艳) 质量计量中心煤化工分析三班班长 雷晓静 雷晓静,质量计量中心煤化工分析三班班长。自2017年转入分析专业以来,她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温柔娇小的她,身上仿佛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党员班长,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为组员树立良好榜样,为班组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做行动方向的指路人。 每天她都最早一个到岗最晚一个回家,坚持对各检验室逐一检查,做好各项交接工作。她的衣兜装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记录着仪器设备、工艺生产的运行状况;临时样品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异常结果;人员分配、工作协调等内容。她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本就是我的好伙伴、第二大脑,有了她再也不怕工作遗漏、交接不清楚了!”她用行动影响着自己的团队,现在班组成员人手一个笔记本,已成为工作标配。 做业务技能的培养人。她的组员是一群拥有着年轻血液的九零后,业务基础相对不扎实。善于学习钻研的她,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起探讨学习、总结知识要点,互相提问、比赛,确保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她紧抓此次检修机遇,在检修现场实地教学,带领自己的组员走到哪讲到哪、干到哪学到哪,以实际为基础帮助其对所学知识理解、记忆,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做团队协作的指挥人。人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她深刻认同这个道理。对于检修中分析任务艰难的作业,她身先士卒、勇当“排头兵”,先进行实践分析,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人员组队。她率先完成T1601塔分析后,立刻安排:“T1601塔太高、分析点多,如果一人分析耗时久,会对检修工期造成影响,且上下攀爬不易,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需配合完成。大家带好对讲机,王欣悦上塔顶分析上四个点,韩晓分析下四个点;巨越在检修点负责记录分析数据,等下次分析时进行互换。” 她的调配使组员能有效沟通、相互接应、互为后盾,确保检修任务及时、准确完成。 她总是特别忙碌。习惯仪器检查、习惯现场检修分析、习惯运行系统检验的她,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劳累。她每一次忙碌的身影都如一幅素描画,记录着动人的故事,真实映射出她乐于奉献与勇当“排头”的精神。相信在她的带领默默坚守下,此次大检修定会完美收官!(刘蓓 王珍) 生产技术部 杨磊 雷晓锐 伴随着这一天最后一轮广播站播报,生产技术部两个大忙人——杨磊和雷晓锐,出发了!与以往不同,今天他们带上了新装备——小型探照灯一盏,手套两双,一起爬到T1601塔上边的人孔,去看看实际的塔盘安装进度! 他们走到第五层的平台,只见雷晓锐满头大汗,肩膀和背部的工服都湿透了。实际查看完现场,这会他们两个对照着图纸,不停的交流着。 “现在第六个人孔已经基本装完了,中间的那块正在安装,明天应该就到上边这个人孔开始干活了!” “那就是到现在安装了将近10层了!” …… 这就是检修期间杨磊和雷晓锐现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对于他们而言,盲板票证管理是主业,各自负责一个辖区,跑前跑后,上上下下不停点;一塔开始干活后,两个人两班倒,24小时现场值守,随时跟进检修进度!关键忙之余,还要照顾部门人员用餐!为了确保精准报餐不浪费,每天在群里接龙,谁是上午,谁是下午,谁是全天用餐,记得清清的,不浪费一份饭!人的成长就是在点点滴滴的历练中,就是在大事小事的担当里!(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