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二十大专题
【深学笃行】李书邦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悟
发布时间:2023-03-03     作者:李书邦   分享到:

安全环保部李书邦  谈感悟

1677840304608917.jpeg

2023年是陕化公司树立“五个二”目标的基石之年,通过在陕西渭华干部学院参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结合授课老师所讲解的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十项具体措施,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谋划各项工作任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源头,建体系,逐步实现由“治”向“防”的转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专项整治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施台账管理、严格整改销号,强化各部门联动,不留环境监管死角;三是坚持项目导向,大力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深挖治污潜力、补齐设施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四是坚持结果导向,继续实施工作调度、交办、督查、考核、问责闭环工作机制,强化终端问效,提高治理成效。

因此,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我们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精准把握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我国“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健全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构建党委领导、各单位主体、各责任部门监管和职工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并形成一整套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的有效路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多方共治、坚持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达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效果。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多方共治,明晰各部门、各单位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在新征程新使命下的新作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我们保持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善于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学习创新思维,在学思践悟中将经历转化为经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靠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对于当代青年干部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磨练意志、提高本领的机遇,主动作为,拒绝躺平,不能因为工作稳定而安于现状,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把理论吃透,业务摸透、工作干透,以钻下去的学习态度,不断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做到干什么像什么,用匠心践初心,让实干成为“标配”、用创新成就“未来”。我们要能够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切实履行好本职岗位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非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