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华州区东关杨巷村向北过潘陈两公里,有一大片桃花林,已经存在十余年之久,是我每年必去的地方。不同于赤水的桃花,这里的桃花是以产业规模形式存在,之所以没有赤水桃花有名,是因为没有商业开发而已。说句实在话,赤水的桃花我是不屑去看的,那里的桃花都是小户型,一小块一小块,我笔下的桃花能突然收割你的眼球,和陶渊明的桃花源境遇不一样,一个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一个是现实中的美景存在。
插一句,这条路我走的是回忆。三十年多前,我在咸林上学,那时操心的是每周三大人能不能按时送口粮,也没有境界顾及两边的景色,不过两边整齐参天的白扬树还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过去印象变成了回忆,这条路成了我留在心底的路。好在后期发展了现代农业,许多经济性作物成了首选,好多有眼光的外地人看中了这里的商机,在这里开发了多种农业合作社,典型的就是水果产业,几千亩的桃树林应运而生,也给人们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休憩之地。
倒春寒阻碍了好多人的出游之路,但阻挡不了我的情怀,去看下庙的桃花是我每年的行程,虽然那地方在地域上还属于东关,我的心里却一直认为是下庙的地盘,因为下庙是我的家乡,东关是必经之地,我默默地关注着花期,是日再续前缘,我来了。
星期天午饭后,懒人的习性让我睡了两个小时,但是睡梦中总有一个声音提醒我:到下庙看挑花去!三点自然醒,续连年之约牵狗成行。小时候家里有一条大狗,每天上学送我到大坝前,放学前准时在坝底等候,我把书包挂在狗脖子上,屁颠屁颠的带回去,我在外边玩到妈妈满村喊吃饭才回家,所以我比较喜欢小动物。一年前,儿子突发奇想说要养条狗,妻子全力反对,我想办法找了一条,妻虽责怪怎耐纵容儿子心切,也就默认了,儿子喜欢吃蛋挞,起名蛋挞。这条狗给了家庭无尽欢乐与烦恼,养了一年多,我给老母亲说:“妈,你说现在把蛋挞送人去有人要不?”老母亲说:“现在你把它送人就有些不习惯了”。在人的心里,狗只是一个宠物,但在狗的眼里,你是它的全部,狗狗看到你要带它出门,激动的腿脚打颤。
说远了,牵狗骑车奔向目的地,桃林依旧,这些年,因为市场的原因,桃树少了很多,有些树种更新后盖上了大掤,以期求的更好经济价值。露天的桃树基本上都是老品种,根系已经很粗,仍然倔强的怒放,这也给我们这些怀旧的人许多慰藉。我选中了一片心仪的桃花林,惬意的找块石墩子坐下,尽情享受这久违的感觉。树林里有人在拍抖音,从言谈举止听出来是几个退休教师,看出来她们很快乐,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的翻拍,和乌克兰水深火热的战乱生活相比,感谢我们生在一个幸福的国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我把蛋挞放开,狗狗摆拖了束缚,在麦地里尽情撒欢,老树虽显沧桑花朵依然傲立枝头,争奇斗艳散尽芬芳,我拍了些照片,找了个地方坐下,也是寻找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更多的是想找出从前的影子,如果没有纷尘的打扰,在这种环境我能坐一整天,由此想到了唐寅的一首《桃花庵歌》。
说这些有些酸了,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狗狗都累的吐起了舌头,拍抖音的退休一个老教师说:“我回呀,该给孙子做饭了。”说罢四个人急急匆匆收了自拍杆,开着电动车一溜烟走去。
没了陪衬,显得照片没有背景一般,略显无趣,遂唤狗狗回家,蛋挞特别听话,摩托一响自然跳到车上,路上顺带挑了些荠荠菜,也算是不枉出行大自然一趟,说好了晚上有友相邀,不能失约。晚上酒正酣,突发感想,酒友也理解不打扰,他喝他的,我写我的,遂成此文,感谢理解。
最后用开喝的一句话诠释此文,生日快乐。-----解释一下:有生的日子每天都快乐。提示:去饭店喝酒碰杯之前说这句话有可能会混一碗鸡蛋面。(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