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生活 > 陕化文苑
坚守信念,绝不在半路说放弃
发布时间:2021-06-29     作者:宋瑞莲   分享到: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不久,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博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目前,飞行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州十二”彰显出自强不息、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 这与我前几天观看了《为奴十二年》这部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重温历史的悲伤,才能感受到和平时代的伟大,公平社会的伟大。《为奴十二年》讲述了19世纪上半叶,影片的主人公所罗门是北方的一个具有自由身份的黑人,靠拉琴为生,被两个白人所骗,去了华盛顿,被绑架并卖为奴隶。所罗门竭力逃脱,却没有成功,他辗转几次最终被卖到了南方,过了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活,见到了许多黑人遭受到奴隶主非人的折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所罗门那充满了悲愤绝望的语气说出的“我要的不只是活命,而是生活。”这是支撑所罗门在成为黑奴后不断与命运抗争的信念。当他被当作奴隶让他改名普莱特时,他坚持自己叫“所罗门”,即使被打得皮开肉绽,也不改口。即便后期他被骗子骗光了他几十年积攒准备赎身的所有家当时,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且反复的告诫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坚持到重获自由的一天。”最终他靠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支撑到好心人出现,最终所罗门获救得以重生。

信念就像是黑暗深夜里发出的一束光,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爱国诗人文天祥,当他被俘经受磨难时,他仍旧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爱国便是他的信念。

季羡林大师,在他饱受“文革”摧残时,在他年过花甲时,他从未没放弃对语言的研究,从《罗摩衍那》到吐火罗文,从普通学者到北大教授。他终其一生的信念就是他对语言热爱,正因为有此热爱,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等,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进而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或许我的母亲没有像大师们那样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对我的照顾以及对我女儿的关爱,在她的心里住着一个伟大的坚强的信念----不怕累不怕苦,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每天天还没亮,母亲便在厨房给一大家子人做早点,虽然早点有时候很简单,就是一个蒸蛋一个馍馍一点咸菜,但这一个简单早点里包含了无穷无尽的爱,看似简单而重复的动作,母亲已经重复了十几年,从未有过怨言,我想这就是坚守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相信,太阳的光辉只在清澈的池水中才得以折射。伟大的人格在坚守信念中才得以铸就。伟大的航天人如此、文人博士如此、平庸无奇的凡人亦是如此,无悔的人生只有在坚守信念中才能走向尽头!(宋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