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在风中摇荡。
——题记 林清玄《海上的消息》
天色湛蓝,云朵慵懒,一纸风筝张开双翼,乘风而上。细线飘摇,风筝舞动,脚步匆忙,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从绿草坪蔓延至天空舞台,传入风筝耳朵里,使它乐开了怀。它钻入苍穹,携着青春欢笑,带着未来希望,向着云深处飞去。我们的人生,比天空更高远,比夜色更辽阔。小小孩童的成长过程,便如风筝肆意翱翔于宽广天际一般,它时而低空飘过,时而高挂天际,更有时受伤坠落,唯有从容不迫地收线放线,观察风势,才能持续飞翔,不坠青云之志。
我有三只风筝。
第一只风筝,是父亲做的。一张张过期的华商报,在父亲的手里裁剪、粘贴,再加上一旁忙前忙后的我,认认真真地做出了一只富有文化且歪七扭八的风筝。每至春日,我都会和父母一起去放这只虽丑却格外结实的风筝。那时的我还小,跑得不快,风筝也因此总放不起来。每每此时,父亲总会帮我放起那只风筝,但当他递给我时,风筝的线总会被收得很短,我曾问过他原因,他只说:“你力气太小,会被风筝带飞的。”
小时候,我就像那只手工风筝,内心丰富多彩的我喜欢到处乱跑,单纯且顽皮,惹了很多麻烦,而父母,就像那牵风筝的人,守着我护着我,生怕我的风筝线断了。
第二只风筝,是母亲买来的。它绚丽的颜色和精细的做工俘获了我的心,使得我每到春天都会带上它去田间玩耍。长大的我跑得很快,风筝不用父亲也能放得很高。我总是故意将绳子放得长长的,以向他们宣示——我长大了。每每此时,父母总是淡淡地微笑,站在一边看着我欢乐地玩耍,时不时地提醒几句:“慢点儿,别摔着了。”长大后,我就像这只加工生产的风筝,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下变得多彩而精致,能力也因年龄的增长而像绳子一样不断延长,而父母,也开始从监护变为陪伴,在一旁默默将绳子放长,时不时地放慢速度,只为静静地注视着风筝慢慢地远去。
第三只风筝,是自己买来的。它符合现代的审美,造型新颖且颜色简约。我不常放风筝,只是偶尔看弟弟在楼下放起它,更多的时候,这只可怜的风筝是被闲置在角落的。我也步入了工作,日益繁忙,生活的压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加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便和父母成了白天不见早晚见的关系,但即使如此,贴心的早点和晚间尚有余温的饭菜也从未缺席。父母的陪伴从此默不作声,却饱含深情。
现在啊,我就像这只简约而现代的风筝。在时间流逝中紧跟时代步伐,生怕落下一步,思维也因此变得新颖而灵活,而父母,年纪大了,思维慢了,有时无力跟上现代飞速的节奏了,他们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看着风筝线到了尽头,也深知自己将无力抓住,从而眼含泪水地撒手。虽然我像风筝一样远扬了,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在风中飘荡。
不断向前的人生路上,不经意间,父母就被我们远远抛在身后。像风筝总是要从放风筝的人手里挣脱开去,奔赴未知的远方。然而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亲人之间强韧的精神联结是斩不断的,不管风筝飞得多高多远,身后却还曳着一根细细长长的线,越是直挺挺地飞高望远不思量,身后有异动时便越是动人心魄,使人牵挂非常。
这是我和父母永远相连的风筝线,是我和他们一生的羁绊。(磷铵分厂 汪璇)